百貨展售圖.jpg

今年四月我利用我們傳統上的淡季,參加了三檔百貨公司的展售活動。
剛好利用這個機會把這幾年在百貨公司的一些經驗整理出來,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。
 
到百貨公司做短期展售,通常有三種管道。
我認識的品牌中,比較常見的是去參加其他策展單位所主辦的檔期活動。
既然是有一個策展單位所主辦,通常會設定一個檔期主題,並且同一檔會有其他品牌一起出攤。
策展單位通常會負責提供展場的基本設施,例如:帳篷、攤車或花車、電力、燈光、品牌介紹或招牌。也因為提供了展售的相關設施,通常參加這種展售都會收取一筆費用,另外再依據營業額收取百貨公司及策展單位的抽成,大約是營業額的20-40%。
 
另外,有些品牌也會自己直接對口百貨公司,在某些特定的位置設立短期櫃。通常這種比較會是單獨一、二攤,有些是百貨公司主動邀請,也有時候是品牌主動去向百貨公司接洽。
由於是直接對百貨公司,有些百貨公司會收取一些費用並提供基本的攤車及電力,有些則是由品牌自己準備展售的設施,例如冷藏展示櫃。百貨公司依據營業額的抽成,大約落在15-20%之間。
 
第三種則是像去年12月及今年4月,我聯合了一些品牌,自己主動向百貨公司提案,策劃了主題展覽。
這種方式的自主性比較高,但展售的器材大多要自己準備,百貨公司依據營業而抽成大約是14-18%之間。
 
大致上來說,百貨公司依據吸引的客群還可以區分為廣域型及社區型。所謂的廣域型,類似SOGO忠孝館,因為歷史悠久,早已奠定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,所以除了會吸引國際旅客之外,還有很多是特別從中南部來逛的客人。而社區型則像是大葉高島屋或遠企購物中心,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居住在五公里範圍之內,有時候也會看到客人穿著短褲、拖鞋就走進來買東西。
 
也因為百貨公司的定位不同,吸引到的客群結構有差異,所以在評估及規劃百貨公司的展售時,需要針對客群結構,規劃展售的產品線,以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。
如果希望品牌的業績好,我的基本觀念是除了品質及產量能夠支持銷售之外,最重要的是經常在對的時間出現到對的客人面前。換句話說,要不要去百貨公司展售,真正的衡量點應該是那邊的客人是不是與你品牌的客群重疊?
 
如果百貨公司的客人與品牌的客群高度重疊,到百貨公司展售就有比較高的機會獲得不錯的業績。同時,品牌也可以善用較高的人流,大量且快速地測試產品,從消費者口中獲取產品調整的資訊。另外,百貨公司的展售也能獲得比較高的能見度,包括媒體的採訪邀約、通路的合作洽談等,都比較容易發生在這樣的場域。
arrow
arrow

    Beni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